关于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尊敬的张春香代表:
您在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科学谋划“科创飞地”,助力我市“产业孵化器”的建议》(财经类第3号建议)收悉。建议中对加大“产业孵化器”建设的分析实事求是,提出的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建设目标、完善管理运营机制、强化配套支持等建议,思路清晰,方向明确,符合我市合六同城协同创新产业基地建设现实需要。我局高度重视,结合博彩公司实际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提升院地共建平台质效。安徽工研院六安院举办6场科技要素对接活动,新引进入孵企业3家;先进能源材料与器件中试基地实验室项目获批上海对口85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支持。安大分园赋能裕科孵化器建设,引进孵化种子企业5家。深化“工大智谷(六安)”产学研合作,征集9家企业“揭榜挂帅”产学研项目需求,拟于6月底前公开发榜;东都皋科孵化器新增入孵企业6家。
二是加强孵化载体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市省级以上孵化器达到7家,全市孵化场地面积共22.9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40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3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累计毕业企业155家,在孵企业2024年总收入6.55亿元,就业总人数3090人。2022至2023年,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中,博彩公司科创中心连续获得优秀等次(2024年结果未公布)。
三是促进院地对接合作。组织县区赴上海参加省科技厅“高校院所行”活动,长江紧固件、中钢联新材料分别与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签署框架合作协议,裕安区与上海大学达成院地合作,成功签约安徽沣铼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应流航源牵头联合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承担2024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专项,争取国拨经费1566万元。
四是推动产学研合作。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团队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实现重点突破。应流航源、海洋羽毛揭榜的省级制造业重点领域产学研用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任务“镍基高温合金单晶高压涡轮叶片”“功能羽绒羽毛纤维复合材料的技术开发(JB21058)”于2024年顺利结题,2025年推荐其申报“揭榜挂帅”招才引智专项资金,现已公示拟获支持。
五是强化人才保障。围绕落实落细“人才政策60条”,制发《引进高层次人才认定实施细则》,厘清人才认定渠道、程序,进一步提高政策兑现效率,2024年共向重点产业企业发放各类人才补贴603万元。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做优做好人才服务,启动“鸿雁回归”综合服务平台2.0版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拓展应用场景。2024年共解决企业用人需求、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等事项50余件次。用好用活六安“人才港”空间载体,常态化邀请业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企业HR培训班、技能人才能力提升班等培训,2024年共开展各类培训班9期、培训人数达400余人次,着力提升企业拴心留人水平。
六是深化区域联动创新。常态化对接G60科创走廊创新资源,持续深化上海漕河泾孵化器与高新区裕科孵化器合作帮扶关系,畅通项目与在沪资本和科研的对接渠道,为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户六安完成产业化搭建绿色通道。目前,安徽同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明天氢能有限公司等企业均已在上海、合肥等地设立研发飞地。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结合我单位职能和当前工作部署,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做好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奖补政策资金兑现工作,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不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引导更多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同时继续出台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改、数字化改造等方面支持力度,充分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
二是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产业链、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或高校院所牵头整合市内外创新链上下游资源。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平台、联合攻关技术难题。支持企业开展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通过研发合作、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等方式,推动工业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三是加强孵化载体建设。持续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清零行动”,同时各县区对列入孵化器培育库中的拟毕业企业加强指导,促进孵化成熟的企业向产业园区转移。推动现有孵化器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完善入孵企业管理服务和功能配套,指导大学科技园按照国家级孵化器建设相关指标稳步推进。按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指引》,重点关注科技孵化器的监测评估,强化市场化运营绩效。
四是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持续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推动“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企业引才用才主体作用调研分析,落实产业人才举荐制度。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构建人才补贴发放、子女入学等“免申即享”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高人才服务质效。
五是探索飞地孵化模式。加强与上海市对口合作,充分发挥上海产业、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要素优势,推动两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间的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探索打造“孵化在松江、转化在六安”孵化模式。抢抓合六同城化机遇,积极融入合肥产业链,发挥安徽工研院六安院、安大分园、“工大智谷(六安)”等创新载体资源优势,引导企业在外设立研发飞地。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博彩平台排名
联系电话:3378378